目录

每可用座位公里成本

每可用座位公里成本 (Cost per Available Seat Kilometer, CASK),是衡量航空公司运营效率的核心财务指标。可以把它想象成航空公司的“单位成本”。它计算的是,将一个飞机座位运送一公里的平均成本是多少,无论这个座位上有没有乘客。这个指标就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航空公司复杂的财报,让我们直观地看到其成本控制能力。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CASK是评估一家航空公司是否拥有成本优势这一强大护城河的关键钥匙。理解了它,就等于掌握了分析航空公司商业模式的利器。

“飞”一般的成本度量衡

要理解CASK,我们得先知道它的计算公式,其实非常简单: CASK = 航空公司的总运营成本 / 可用座位公里 (Available Seat Kilometer, ASK) 这里的“总运营成本”涵盖了燃油、员工薪酬、飞机折旧和租赁、维修保养、机场起降费等所有花销。而“可用座位公里(ASK)”则是衡量一家航空公司总运力的指标。 ASK = 飞机的总座位数 x 飞行的总公里数 举个例子: 假设一家廉价航空运营一架拥有200个座位的飞机,执飞一条1000公里长的航线。那么单次飞行的ASK就是 200个座位 x 1000公里 = 200,000 ASK。如果这次飞行的总运营成本是80,000元,那么CASK就是: 80,000元 / 200,000 ASK = 0.4元 这意味着,在这趟航班上,把每一个座位(不管是否卖出)运送一公里,成本是0.4元。这个数字越低,通常说明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做得越好。

CASK的高低,说明了什么?

CASK就像航空公司的“体重指数”,能反映出它的“胖瘦”和健康状况。但和人的体重一样,不能简单地用绝对值来评判好坏,必须结合其商业模式来看。

成本“瘦身”的秘诀

通常,低成本航空公司(Low-Cost Carrier, LCC)会想尽一切办法降低CASK,它们的“瘦身”秘诀包括:

高CASK ≠ 坏公司

是不是CASK越高,公司就越差呢?不一定。全服务航空公司(Full-Service Carrier, FSC)的CASK通常远高于低成本航空。这是因为它们提供了完全不同的产品:

因此,对于全服务航空,我们不仅要看CASK,更要看它的搭档——RASK (单位收益) (Revenue per Available Seat Kilometer)。只要RASK的增长能跑赢CASK的增长,并且两者之间有足够健康的利润空间,高CASK就是其高端服务定位的合理结果。

价值投资者的“探照灯”

作为投资者,CASK是一个绝佳的分析工具,能帮我们照亮航空公司的投资价值。

横向比较:识别“成本王者”

在对比同类型的航空公司时(例如,在几家低成本航空之间选择),CASK是识别“成本王者”的试金石。

纵向追踪:洞察运营趋势

跟踪一家公司历年的CASK变化,可以洞察其管理层的运营效率。

投资小贴士: 为了更纯粹地比较航空公司的管理能力,专业投资者还会使用一个“净化版”指标——CASK ex-fuel (扣除燃油的每可用座位公里成本)。由于油价波动剧烈且不受航空公司控制,剔除燃油成本后的CASK能更真实地反映一家公司在航线规划、人员效率、维修保养等可控环节的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