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损失额 = 所有亏损交易的总亏损金额 / 亏损交易的总次数
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股民小明的操作记录:
- 过去一年,小明共进行了10次交易。
- 其中6次盈利,4次亏损。
- 4次亏损的金额分别为:-1000元,-1500元,-500元,-2000元。
那么,小明的平均损失额计算如下:
- 总亏损金额
= 1000 + 1500 + 500 + 2000 = 5000元
- 亏损交易次数
= 4次
- 平均损失额
= 5000元 / 4次 = 1250元
这意味着,小明在做赔钱买卖时,平均一次会亏掉1250元。
===== 平均损失额的实战启示 =====
单独看平均损失额,意义有限。但当它与其他指标结合,就立刻变得生动起来,能为我们的投资决策提供深刻的洞察。
==== 与平均盈利额的联姻 ====
平均损失额最重要的“伴侣”是平均盈利额。它俩结合的产物——盈亏比(收益风险比),是衡量一个投资策略优劣的核心指标。
* 盈亏比 = 平均盈利额 / 平均损失额
一个健康的投资策略,其盈亏比通常需要大于1。一个大于3的盈亏比更是卓越的标志
。这意味着你平均每赚1笔的钱,可以覆盖掉3笔亏损的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的胜率(交易盈利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只有30%,你依然可以实现整体盈利。
这正是许多价值投资大师成功的秘诀:他们不追求每一次都看对,而是追求在看错时亏得少,在看对时赚得多。这就像棒球比赛中的强力击球手,他可能挥棒落空很多次(低胜率),但一旦击中,就是一记漂亮的本垒打(高盈亏比)。
==== 控制风险的标尺 ====
平均损失额是检验你风险控制纪律的“标尺”。在投资前,你可能会为自己设定一个止损线,比如“亏损10%就卖出”。但计划和现实总有差距。
通过定期计算你的平均损失额,你可以回答一个关键问题:“我的实际亏损额是否在计划范围内?”
* 如果你的平均损失额远大于你预设的止损额度,这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它说明你可能在实际操作中犹豫不决,心存侥幸,未能严格执行止损纪律,导致小亏变成了大亏。
* 反之,如果它稳定在你可接受的范围内,说明你的风险控制系统在有效运作。
==== 价值投资者的视角 ====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一笔投资之所以会亏损,往往源于对公司基本面的误判或买入时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因此,复盘每一笔亏损交易并分析平均损失额,能带来超越数字本身的启示:
- 是不是高估了公司的
护城河?
导致其在竞争中失利。
- 是不是对管理层过于乐观?
他们并未能实现承诺。
- 是不是买入的价格本身就太贵?
压缩了容错空间。
因此,平均损失额不仅是一个交易指标,更是价值投资者修正认知、完善分析框架**的宝贵素材。它提醒我们,投资的真谛不在于避免亏损,而在于确保每一次亏损都是一堂“学费”可控的宝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