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相关

非相关

非相关(Non-correlation)是投资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的是两种或多种金融资产价格变动收益率之间,没有任何统计上的关联性。简单来说,就是当一种资产的价格上涨时,另一种资产的价格既不会倾向于上涨,也不会倾向于下跌,它们走着各自的路,互不干扰。在实际投资中,完全的非相关资产非常罕见,我们通常所说的“非相关”更多指的是“低相关”甚至“负相关”,也就是资产之间的联动性很弱,或者走势相反。理解和利用非相关资产,是构建稳健投资组合、降低整体风险的关键。

  • 分散化投资多元化投资的核心思想就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所有的资产都同涨同跌,那分散投资就失去了意义。而如果您的投资组合中包含了一些非相关的资产,当其中一种资产表现不佳时,其他非相关资产的表现则不会受到直接影响,甚至可能表现良好,从而平滑整体投资组合的波动,降低了遭遇重大损失的可能性。
  • 增强抗冲击能力:在市场出现“黑天鹅”事件或系统性风险时,非相关资产能够为您的投资组合提供一定的缓冲。例如,当股票市场大跌时,一些债券或黄金等资产,由于其非相关性,可能表现得相对稳定,甚至上涨,从而为您的投资组合提供支撑。

寻找完全非相关的资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们可以努力寻找那些相关系数较低的资产类别,它们在大多数市场条件下表现出独立的走势。

  • 股票与债券:历史上,股票和债券在多数时候呈现出较低的相关性。当经济增长前景好、企业盈利强劲时,股票通常表现出色;而当经济面临不确定性或衰退风险时,投资者可能会转向避险的债券,推高债券价格。
  • 贵金属:例如黄金,常被视为对抗通货膨胀和市场不确定性的避险资产。在股票市场动荡或经济危机时期,黄金往往会受到青睐,与股票市场表现出较低的相关性。
  • 房地产不动产投资的收益周期和影响因素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有所不同,通常也呈现出较低的相关性。然而,其流动性较低,并且可能受到利率和区域经济政策的显著影响。
  • 另类投资:包括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础设施等,这些资产类别的收益驱动因素与传统股票和债券市场不同,也可能提供较低的相关性

专业投资者会使用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这一统计学工具来量化不同资产之间的关联程度。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

  1. +1:表示资产之间完全正相关,即它们的价格走势完全一致。
  2. -1:表示资产之间完全负相关,即它们的价格走势完全相反。
  3. 0:表示资产之间完全不相关,即它们的价格走势没有任何关联。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统计计算,但可以通过财经媒体、投资平台提供的数据图表,直观地观察不同资产类别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历史走势,从而大致判断它们的关联程度。

  • 动态变化: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并非一成不变。在极端市场条件下,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许多原本被认为低相关甚至非相关的资产,其价格走势可能突然变得高度正相关,这种情况被称为“相关性趋同”(Correlation Convergence)。
  • 难以找到纯粹非相关:正如前面所说,完全非相关的资产几乎不存在,投资者更多地是寻找低相关的资产。
  • 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投资者在配置资产时,不应只关注单一种类的资产,而应尝试将股票、债券、黄金、房地产等具有不同相关性的资产进行组合。这能有效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提升其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
  • 定期审视与再平衡:由于资产之间的相关性会随着时间、市场环境和经济周期的变化而改变,投资者需要定期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再平衡,以确保资产配置依然符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
  • 理解风险与收益的平衡:非相关资产的加入,目的在于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而非追求极致的高收益。在追求分散风险的同时,也要理解这可能意味着在某些时候放弃一部分高增长的潜力,这是一种风险与收益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