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淨值

累计净值

累计净值(Cumulative Net Asset Value)是衡量基金长期表现的一个关键指标。它不仅反映了基金当前的单位净值,还把基金成立以来所有的分红收益都加了回去,就好像你每次收到分红都立刻进行了再投资。因此,相比只看单位净值的涨跌,累计净值更能真实、完整地展现一只基金从诞生到现在的“总成绩单”,是价值投资者评估基金长期赚钱能力的“照妖镜”。

想象一下,有两只基金:基金A和基金B,它们同时成立,初始净值都是1元。一年后,两只基金都赚了0.2元。

  • 基金A:选择不分红,把赚到的钱继续投资,它的单位净值变成了1.2元。
  • 基金B:选择分红,把赚到的0.2元以现金形式分给了投资者,它的单位净值回落到1元。

如果只看单位净值,你可能会得出“基金A(1.2元)比基金B(1.0元)表现更好”的错误结论。但实际上,它们的投资回报率是完全一样的。基金B的投资者只是把一部分收益提前落袋为安了。 这就是单位净值的“盲点”——它无法反映分红带来的收益。而累计净值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生的。

累计净值的计算公式其实很简单,可以理解为: 累计净值 = 当前单位净值 + 基金成立以来每份累计分红金额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累计净值就是一个“加总”的概念。它把基金净值的增长和历史上的所有分红都考虑在内,还原了基金最真实的盈利能力。 打个比方,如果说单位净值是一棵树现在的高度,那么分红就是这棵树历年来结出的果子。有的基金经理选择把果子(分红)摘下来分给大家,树的高度(单位净值)看起来就没怎么长;有的则选择让果子留在树上变成新的养分(再投资),促使树长得更高。而累计净值衡量的,是“树的高度 + 所有摘下来的果子”,这才是这棵树真正的总价值。

理解了累计净值,我们就能在投资中更好地运用它,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累计净值是进行基金之间横向比较的“公平秤”。当你想比较一只成立十年的“老基金”和一只成立一年的“新基金”时,老基金可能因为多次分红导致单位净值不高。此时,比较它们的累计净值增长率,才能更公平地看出谁的长期赚钱能力更强。它剔除了分红带来的干扰,让你专注于基金内在的增值能力。

通过比较一只基金的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的走势,我们可以窥探其风格:

  • 走势贴近: 如果两条曲线几乎重合,说明这只基金很少分红,倾向于将利润全部用于再投资,追求复利效应。这通常是“成长型”基金的特点,适合追求长期资本增值的投资者。
  • 差距拉大: 如果累计净值曲线远高于单位净值曲线,且差距不断扩大,说明这只基金分红频繁或额度较大。这通常是“收益型”或“价值型”基金的特点,适合需要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者,比如退休人士。

市场上有些基金在分红后,单位净值会下降,比如从1.5元降到1.1元,给投资者一种“变便宜了,快来买”的错觉。但实际上,基金的总资产并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一次内部的价值转移。 通过观察累计净值,你可以轻松识破这种“净值幻觉”。无论基金如何分红,只要它的真实投资能力没有提升,累计净值就不会有实质性的飞跃。这提醒我们,投资的本质是购买资产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购买一个看起来便宜的价格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