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价差
正价差(Contango),在期货市场里也常被称为“期货升水”。简单来说,它描述的是一种“远贵近贱”的市场状态。想象一下,你打算在三个月后购买一批大豆,结果发现期货市场上三个月后交货的大豆合约价格,比现在直接去现货市场买大豆的价格还要高。这个价差,就是正价差。它就像是市场为未来锁定一份商品而提前支付的“保管费”和“利息”。这笔费用覆盖了卖家从现在到未来交货日为止,储存这批大豆所需的所有开销。在商品期货市场,正价差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它反映了资产的持有成本。与之相对的概念是现货溢价(Backwardation),即“远贱近贵”的市场状态。
“远贵近贱”是怎么来的?
正价差的核心驱动力是持有成本(Cost of Carry)。这个成本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开销。我们可以把它拆解为三个主要部分:
- 仓储成本: 储存实物商品需要地方。无论是存放原油的巨型油罐,还是储存玉米的粮仓,都需要支付租金和管理费。
- 资金成本: 卖方持有这些商品,意味着占用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如果存进银行或者用于其他投资,本可以产生利息或回报。这部分损失的机会成本,就是资金成本。
- 保险成本: 大宗商品价值不菲,在储存期间可能会面临火灾、盗窃等风险,因此必须购买保险。
因此,一个远期合约的价格,理论上就约等于当前的现货价格加上这段时间内的持有成本。 期货价格 ≈ 现货价格 + 持有成本 当市场预期未来供应充足,或者当前需求不振时,持有商品的意愿就会下降,持有者便要求更高的远期价格来补偿其持有成本,从而形成正价差。
正价差对价值投资者的启示
虽然正价差是一个期货市场的术语,但其背后的经济逻辑,能为信奉价值投资的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
理解生意的“持有成本”
正如商品有持有成本,一家公司要维持其经营和竞争力,同样有“持有成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维持性资本开支。
- 高“持有成本”的生意: 比如一些重资产的制造业或技术迭代飞快的科技公司。前者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来更新和维护昂贵的机器设备;后者则需要持续烧钱搞研发,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这些都是维持企业护城河所必须付出的高昂代价。
- 低“持有成本”的生意: 比如一些拥有强大品牌力的消费品公司,或拥有特许经营权的公用事业公司。它们的品牌或特许权一旦建立,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却能持续不断地产生现金流。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天然偏爱那些“持有成本”低,能像印钞机一样自己“造血”的伟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