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账户

往来账户

往来账户(Current Account),在宏观经济语境下,我们通常指的是经常账户。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钱包”,专门记录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或一季度),这个国家与世界其他地方在商品、服务、收入和单方面转移支付上的所有交易。简单来说,它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整体上是在对外“净赚钱”还是“净花钱”。当出口和各类收入加起来大于进口和支出时,就形成了经常账户盈余(俗称“顺差”);反之,就是经常账户赤字(俗称“逆差”)。这个指标是判断一国经济健康状况、产业竞争力以及其货币价值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经常账户这个“大钱包”主要由四个隔层构成,分别装着不同类型的“钱”:

  • 商品贸易(Goods Trade): 这是最直观的部分,指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商品进出口。比如,我们国家出口大量的手机、服装,同时进口芯片、石油和铁矿石。这部分的差额就是贸易差额
  • 服务贸易(Services Trade): 这部分交易的是无形的服务。比如,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消费,这是我们的服务出口;我们购买国外的电影版权、软件服务,这就是服务进口。金融、保险、咨询、运输等都属于此列。
  • 主要收入(Primary Income): 这指的是源于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所产生的收入。主要包括两方面:
    1. 投资收入:本国对外投资(如购买外国股票债券或直接建厂)所获得的分红和利息。
    2. 雇员报酬:本国居民在国外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
  • 次要收入(Secondary Income): 也称为经常转移,指的是没有回报的单方面资金转移。比如,政府间的经济援助、国际组织的捐款、以及海外侨民寄回家的钱(侨汇)等。

很多投资者会直觉地认为“盈余(顺差)就是好,赤字(逆差)就是坏”,但事实远比这复杂。

  • 经常账户盈余:
    1. 优点: 通常意味着国家出口竞争力强,是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净债权人”,这会积累大量外汇储备,并可能推动本国货币升值。
    2. 潜在问题: 长期巨额顺差也可能暗示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容易引发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 经常账户赤字:
    1. 优点: 意味着国家可以消费比自身生产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国民生活水平可能因此提高。同时,赤字也反映了该国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
    2. 潜在问题: 国家成为了“净债务人”,需要不断通过借贷或出售资产来弥补亏空。如果赤字长期且巨大,可能会导致货币贬值压力,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引发国际收支危机

经常账户看似是宏观经济学家讨论的话题,但它对价值投资者而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自上而下的分析工具,能提供宝贵的投资线索。

一个国家持续扩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就像一家公司持续烧钱且现金流为负一样,是需要警惕的信号。这可能预示着该国经济结构存在失衡,未来可能面临货币贬值或加息的压力,从而影响在该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反之,一个由高附加值产业驱动的、健康的经常账户盈余,则是经济稳健的体现。

汇率是影响海外投资回报的关键变量。长期来看,经常账户赤字会给该国货币带来贬值压力,因为国家需要不断卖出本币、买入外币来支付进口商品和偿还外债。如果您投资于一个经常账户持续恶化的国家的资产,即使资产本身在涨,汇率的损失也可能侵蚀您的最终收益。

经常账户的结构可以帮我们发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

  •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主要由商品贸易贡献,那么其出口导向的制造业、高端装备等行业中很可能隐藏着具有强大护城河的优秀公司。
  • 如果一个国家虽然商品贸易是逆差,但服务贸易是巨大的顺差,那么就应该多关注其金融、科技、旅游或文化产业的投资机会。

请注意,在日常语境和公司财报分析中,“往来账户”通常指的是企业与股东、关联方或其他公司之间发生的各种应收、应付、暂付款项。这与我们今天讨论的宏观经济概念“经常账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投资者在阅读分析时切勿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