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史文森
大卫·史文森 (David F. Swensen),被誉为“机构投资领域的巴菲特”,是全球最富盛名的捐赠基金(Endowment Fund)管理人之一。自1985年起,他执掌耶鲁大学捐赠基金长达36年,将其从10亿美元的规模成功打造成超过300亿美元的投资巨舰,年化回报率长期冠绝全球高校。他所开创的投资模式被称为“耶鲁模型”,通过大胆的资产配置,尤其是对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另类投资的重仓,彻底改变了机构投资的传统玩法,其思想深刻影响了全球的投资行业。
核心投资理念:耶鲁模型
“耶鲁模型”是史文森投资哲学的精髓,它颠覆了传统的投资组合理论,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 股票导向 (Equity Bias)
史文森坚信,要想获得卓越的长期回报,投资组合就必须偏重于股权类资产。他认为,从长远来看,股权(无论是上市公司的股票还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权)的增长潜力远高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债券)。对于像耶鲁大学这样拥有“永续”生命周期的机构,完全有能力承受短期的市场波动,以换取更为丰厚的长期增值。这与传统上强调股债平衡的保守策略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大胆的资产配置 (Bold Asset Allocation)
这是耶鲁模型最具革命性的一点。史文森没有沿用传统的60/40股债配置,而是将大部分资金(通常超过50%)投向了那些流动性较低、定价效率也较低的“非主流”市场。
- 另类投资唱主角: 他是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s)的早期倡导者和实践大师,在耶鲁的组合中重仓配置了:
- 私募股权 (Private Equity): 投资于未上市公司的股份,以期分享企业高速成长或困境反转带来的高额回报。
- 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专注于投资极具潜力的初创科技公司,目标是捕获未来的“独角兽”。
- 实物资产 (Real Assets): 包括房地产、林地、石油和天然气等能够抵御通胀的资产。
- 绝对收益策略 (Absolute Return): 主要通过对冲基金(Hedge Funds)实现,目标是在各种市场环境下都能取得正收益,而非简单地跑赢某个指数。
- 背后的逻辑: 史文森认为,正是因为这些另类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进入门槛高和流动性差等“缺陷”,才为那些具备专业知识和长期耐心的顶尖投资者创造了获取超额收益(即阿尔法)的绝佳机会。
3. 严格的管理人筛选 (Rigorous Manager Selection)
史文森和他的团队并不亲自下场管理所有投资,他们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寻找、筛选并与全球最顶尖的外部基金管理人合作。他的筛选标准极为严苛,堪称艺术:
- 利益一致: 他极度偏爱那些将自己绝大部分个人财富也投入到自己基金中的管理人。这确保了基金经理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 品格与智慧: 他寻找的是那些不仅聪明,更具备正直品格、独立思考能力和坚定投资哲学的合作伙伴。
- 专注的力量: 他倾向于与在特定细分领域(如某个行业的风险投资、某种策略的对冲基金)拥有深厚专长的专家合作,而非投资风格漂移的“万金油”型管理人。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史文森在《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根本方法》一书中反复强调,普通投资者不应该,也不可能直接复制耶鲁模型。这是因为个人缺乏机构投资者那样的资源、议价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和处理复杂另类资产的专业知识。然而,他的核心原则对我们依然极具价值:
- 1. 拥抱你的最大优势——长期主义: 和耶鲁一样,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周期长达数十年。这意味着你最大的资本就是时间。不要被市场的短期涨跌所干扰,制定一个符合自己目标的长期计划并坚守它,是普通人投资成功的基石。
- 2. 重新思考多元化投资: 虽然你无法轻易投资顶级的私募股权基金,但你依然可以构建一个高度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史文森给个人投资者的建议是,投资组合应该简单、透明且成本低廉。一个参考的“史文森个人投资组合”建议配置如下,其核心是利用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或ETF实现跨资产类别和跨地域的广泛分散:
- 30% 美国本土股票
- 15% 发达国家股票(不含美国)
- 5% 新兴市场股票
- 20% 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15% 美国国债
- 15% 美国通胀保值债券(TIPS)
- 3. 成本是头号大敌: 史文森愿意为顶尖管理人支付高额费用,是因为他有能力筛选出凤毛麟角的、能持续创造超额回报的精英。对于普通人来说,试图在成千上万的基金经理中找到“股神”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他们收取的高昂管理费却会实实在在地吞噬你的回报。因此,将成本降至最低,是个人投资的第一要务。选择低费率的指数基金,是史文森给所有个人投资者最中肯的忠告。
生平与著作
大卫·史文森(1954-2021),本科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后在耶鲁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他曾在华尔街的雷曼兄弟和所罗门兄弟短暂工作,后于1985年应其导师之邀,返回母校执掌耶鲁捐赠基金,直至2021年因癌症去世。他不仅是一位投资大师,也是一位杰出的导师,培养了一大批活跃于全球顶尖机构的投资家,形成了著名的投资“耶鲁学派”。 他的主要著作对投资界影响深远:
- 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An Un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Institutional Investment): 被誉为机构投资领域的“圣经”,系统性地阐述了耶鲁模型的投资哲学、策略与实践。
- 非凡的成功:个人投资的根本方法 (Unconventional Succes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Personal Investment): 这是一本专门写给普通投资者的书,它将复杂的投资智慧,提炼成普通人完全可以理解和执行的行动指南,核心思想就是拥抱多元化和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