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操控 (Bilge)
“双边操控”并非一个标准的金融学术术语,而是由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创造的一个俚语。它辛辣地描绘了一种隐蔽且不道德的商业行为:专业顾问(如投资银行家)表面上在为客户提供“客观”建议,但实际上其建议经过精心设计,旨在同时服务于顾问自身和某个第三方,而这一切往往以牺牲客户的最佳利益为代价。芒格用“Bilge”(意为船底的污水)这个词,形象地比喻这种藏在暗处、肮脏且最终会腐蚀整个系统的利益冲突。它本质上是一种“双面下注”,顾问从两头甚至多头获利,唯独蒙在鼓里的客户成了输家。
“双边操控”的运作机制
理解“双边操控”的最好方式,是看一个简化的小剧场。想象一下,你是一家很有潜力的小公司“小羊快跑”的创始人,正考虑被大公司收购。
- 角色登场:
- 你(客户): “小羊快跑”的创始人,希望以最高的价格卖掉公司。
- 顾问(操纵者): “狡猾狐狸”投行,你聘请它来帮你寻找买家并争取最优价格。
- 第三方(隐形受益人): “贪吃狼”集团,一家寻求收购的巨头。
- 剧情展开:
- 表面的建议: “狡猾狐狸”投行对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强烈建议”你接受“贪吃狼”集团的报价。他们会说:“这是目前市场上能找到的最好价格了,机不可失!”
- 最终结局: 你听从了建议,以一个看似不错但远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的价格卖掉了公司。“狡猾狐狸”投行从你这里拿到了一笔顾问费,又从“贪吃狼”集团那里拿到了更大的一笔融资费或未来的业务承诺,实现了“一鱼两吃”。你,作为最初的客户,是唯一没有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方。
现实世界中的警示
“双边操控”在现实中以多种形式存在,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
投资银行业务
这是“双边操控”最经典的舞台。一家投行可能一边建议A公司出售,一边帮助B公司融资来收购A公司。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角色,使其很难真正做到为客户的利益最大化服务。
财务顾问与基金销售
一些财务顾问推荐给你的基金产品,可能不是因为它们最适合你的投资组合,而是因为销售这些基金能给顾问带来最高的佣金或返利。基金公司(第三方)和顾问(操纵者)都获利了,而你的投资回报却可能因此受损。
房地产交易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房地产经纪人可能同时代表买家和卖家,即双重代理。此时,他的首要动机可能不再是为卖家争取最高价或为买家争取最低价,而是尽快促成交易,以确保能从双方身上都赚取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