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Fair Value)是指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简单来说,它不是某个机构或个人主观认为的价值,而是市场认为的价值。它通常反映了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条件,是基于市场信息而非特定实体自身特征的估值。在财务报表中,许多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都可能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使得报表能够更及时地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理解公允价值至关重要,因为它与我们追求的“内在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价格与资产真实价值之间的距离。
公允价值是如何确定的?
层级1:最可靠的市场价格
层级2:有参照的市场数据
- 如果没有完全相同的参照物,那就找类似的。这就像你想给一件古董估价,可以参考同类型、同年代、品相类似的古董的成交价。
层级3:基于估算和假设
- 这是最需要专业判断的层级,当市场信息很少时,只能自己动手“算”了。就像你评价一个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没有可比的上市公司,只能根据它的商业模式、未来潜力等做一番估算。
- 指在没有或很少市场数据可参考时,需要使用不可观察的输入值(unobservable inputs),这些输入值通常是基于公司自身的假设。
公允价值与价值投资:市场价 vs. 内在价值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公允价值虽然重要,但它代表的是市场的当下看法,而我们更关注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
- 公允价值: 可以理解为市场给出的“市价”。它受市场情绪、短期消息、资金流向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会波动剧烈,与企业的真实价值常常有偏差。
价值投资者的目标是寻找市场价格(即公允价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并在二者之间找到足够的差距,构建安全边际。当我们看到市场对一家优秀公司估值过低时,便有了投资的机会。相反,如果一家公司的公允价值(股价)远高于我们计算的内在价值,无论市场如何追捧,我们都会保持警惕。
公允价值对投资者的启示
- 警惕估值风险: 当一家公司大量资产的公允价值主要依赖层级2或层级3的估算时,投资者需要特别警惕。这些估值可能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在市场环境恶化时,存在减值或估值调整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业绩和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