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20(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 20)是以太坊(Ethereum)区块链网络上的一种技术标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数字代币制造说明书”或者一个“通用烘焙配方”。在ERC-20这个标准出现之前,开发者们想在以太坊上创造自己的代币(Token),就像是各家面包师用自创的秘方烤面包,形状、大小、口味五花八门,导致这些面包很难在同一个货架上售卖或被不同口味的食客接受。ERC-20的出现统一了“配方”,规定了所有基于它创造的代币都必须具备一组核心功能,比如如何查询余额、如何转账等。这种标准化极大地降低了技术门槛和交易成本,使得任何代币都能无缝地在支持该标准的钱包、交易所和应用(尤其是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中流转和使用,直接引爆了2017年的首次代币发行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热潮。
ERC-20的魔力在于其标准化。它本质上是一套写在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里的规则,就像一份强制性的生产流程图。任何想发行自家代币的项目方,只要遵循这份流程图,就能“生产”出规格统一的产品。 这份“说明书”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核心指令,确保了所有ERC-20代币的行为方式都一样:
正是因为所有ERC-20代币都共享这套“语言”,整个生态系统才能高效运转。这好比全球都采用了标准化的集装箱,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而ERC-20就是数字资产世界的“集装箱标准”。
从价值投资的视角看,ERC-20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它极大地促进了创新,但也让“劣币”的制造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当任何人都能用很低的成本“一键发币”时,投资者面临的就不再是技术门槛,而是识别价值的巨大挑战。
面对成千上万种ERC-20代币,一个理性的投资者需要拨开技术的迷雾,回归商业的本质。
绝大多数ERC-20代币的价格波动源于市场情绪和炒作,这是典型的投机(Speculation)行为。真正的投资,是购买一个代币所代表的未来现金流或实用价值。在评估一个ERC-20项目时,首要问题是:我是在买一个有真实业务支撑的“数字股权/凭证”,还是在赌下一个会暴涨的“数字彩票”?
传奇投资人沃伦·巴菲特最看重企业的护城河(Moat)。在ERC-20的世界里,这个概念同样至关重要。因为技术标准是公开的,竞争对手可以轻易复制一个功能一模一样的代币。因此,项目的护城河不可能来自ERC-20标准本身,而必须来自其他地方:
一个没有护城河的项目,其代币价值最终只会被无情的竞争所侵蚀。
对于希望在数字资产领域寻找机会的普通投资者,关于ERC-20,你需要记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