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基准 (Benchmark)

基准 (Benchmark),又称“业绩比较基准”,是投资世界里的一把“标尺”。它是一个标准或参照物,用来衡量和评估一只基金、一个投资组合或一位投资经理的业绩表现。就好比学生考试需要看平均分,才知道自己考得好不好;投资也一样,不能只看赚了多少钱的绝对数字。比如,你投资的基金今年上涨了8%,看起来不错,但如果它追踪的沪深300指数同期上涨了10%,那么你的基金实际上是跑输了大盘。基准帮助投资者回答那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的投资表现到底怎么样?” 它能帮你拨开迷雾,看清收益是来自市场的水涨船高,还是来自基金经理的真才实学,是价值投资理念中进行理性评估不可或缺的工具。

为什么需要基准?

想象一下,你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你跑完全程,用时4小时,这个成绩本身没有意义。但如果告诉你,冠军用了2.5小时,而参赛者的平均完赛时间是4.5小时,你立刻就知道自己的水平了。投资中的基准,扮演的就是“冠军成绩”和“平均时间”的角色。 它主要有三大作用:

常见的投资基准有哪些?

“标尺”有很多种,不同的投资需要用不同的“尺子”来量。

如何聪明地运用基准?

基准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聪明地运用它,能让你成为更成熟的投资者。

不要只看输赢,要看门道

对于主动型基金而言,其目标就是跑赢基准,创造超额收益,即阿尔法 (Alpha)。但如果一只基金长期紧跟基准,不大不小地赢一点点,它可能是一只“伪装”成主动型基金的指数基金(Closet Indexer),却收取着高昂的管理费。你应该深入一层,看看基金的持仓与基准指数的成分股重合度高不高,判断基金经理是否在积极地进行择时和选股,还是在被动地跟随市场贝塔 (Beta)。

选择合适的“尺子”

基金经理有时可能会选择一个更容易“战胜”的基准来美化业绩。作为投资者,你需要审视基金选择的业绩比较基准是否与其投资策略相匹配。用一把量身高的尺子去量体重,得到的数字毫无意义。比如,一个主要投资于高科技成长股的基金,却选择一个包含大量传统蓝筹股的综合指数作为基准,就值得警惕了。

长期视角是关键

没有将军能打赢每一场战役。同样,优秀的基金经理也可能在短期内(如一个季度甚至一年)跑输基准。价值投资的策略可能在市场狂热时暂时失效,但周期拉长,其价值往往会回归。因此,评判基金业绩需要看它在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通常为3-5年)中的长期表现。同时,可以结合夏普比率等指标,综合评估它在承受单位风险的情况下,获取了多少超越基准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