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0 投资组合 (60/40 Portfolio) 是一种经典的资产配置策略,也是许多投资者心中的“标准答案”。顾名思义,它建议将投资组合的60%配置于股票,以追求长期资本增值;另外40%则配置于债券,以获取稳定的利息收入和降低整体波动性。这种简单明了的配置方法,在过去几十年里为无数投资者提供了稳健的回报,被誉为投资界的“常青树”和业绩比较的基准。
60/40 组合的魅力,源于股票和债券之间奇妙的“跷跷板”效应。
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像是驾驶一辆既有强劲引擎又有可靠刹车的汽车,既能跑得快,又能开得稳。
在过去近40年的时间里,60/40 组合堪称“躺赢”策略。这主要得益于一个宏观经济的“黄金时代”:利率的长期下行趋势。 当利率下降时,已发行的、利率更高的旧债券会变得更有价值,导致债券价格上涨。同时,较低的借贷成本也刺激了企业投资和消费者支出,利好股市。在这种环境下,股票和债券常常能实现“双赢”,即使在股市回调时,债券也能很好地发挥对冲作用。它的简单性和有效性使其成为养老金、基金和个人投资者的首选。
然而,风向在2022年发生了逆转,让“60/40已死”的论调甚嚣尘上。当全球央行为对抗高通货膨胀而激进加息时,这个经典组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加息导致新发行的债券收益率更高,旧的低息债券吸引力下降,价格暴跌。与此同时,更高的利率也抑制了经济活动,打击了企业盈利预期,导致股市也同步下跌。曾经的“跷跷板”变成了“双杀”,组合的保护功能瞬间失灵。这让人们开始反思,在新的宏观环境下,这个“老公式”是否还依然有效。
虽然经典的60/40组合光环褪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背后的核心思想——多元化投资——已经过时。相反,它提醒我们,没有任何投资策略可以一劳永逸。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