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贷款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 (Loan Loss Provision),可以理解为银行为未来可能收不回来的贷款提前存下的一笔“准备金”。这笔钱并不是真的现金锁在保险柜里,而是在银行的账本上计提的一项费用,直接从当期利润中扣除,用以增加一个叫做“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的备抵账户。就像一个谨慎的果农,在丰收年景里,不会把所有果子都卖掉,而是会留出一部分酿成果酱,以备不时之需(比如遇到冰雹天气导致未来收成不好)。这笔准备金的存在,体现了会计上的审慎性原则,旨在更真实地反映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风险,防止银行在顺周期时过于乐观,而在逆周期时又因巨额亏损而陷入困境。

这笔“准备金”从何而来,又到何处去?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过程,就像一场财务报表上的“乾坤大挪移”,它连接着银行的当期盈利和未来的风险抵御能力。

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联动

当银行计提一笔贷款损失准备时,财务报表会发生如下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 “利润” 变身成了 “准备金”,从利润表中跑到了资产负债表里,从当期的盈利数字变成了未来的风险缓冲垫。当一笔贷款真的确定收不回来时(即核销),银行就会动用这笔已经备好的准备金来冲销,从而避免对当期利润造成剧烈冲击。

为什么价值投资者要关心它?

对于投资银行股的投资者来说,贷款损失准备绝不仅仅是一个枯燥的会计科目,它是一扇观察银行经营状况的绝佳窗口。

管理层的“水晶球”与“粉饰刷”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金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管理层对未来经济形势和信贷风险的判断。

因此,分析贷款损失准备的变化趋势,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管理层是保守稳健还是激进冒险

关键指标:透视银行风险的X光片

通过贷款损失准备,我们可以计算出两个评估银行风险的关键指标:

  1. 拨备覆盖率 (Provision Coverage Ratio):计算公式为“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 / 不良贷款余额”。它衡量的是银行为已经出现问题的不良贷款准备了多少“炮弹”。这个比率越高,说明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即使现有不良贷款全部损失,银行也有充足的准备金去覆盖。监管部门通常会设定最低要求,比如150%。
  2. 贷款拨备率 (Loan Provision Ratio):计算公式为“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 / 全部贷款余额”。它衡量的是银行为全部贷款准备了多厚的“安全垫”,无论这些贷款目前是否被划分为不良。这个比率越高,说明银行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越强。

投资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