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价 (Book Building),可以理解为新股上市前的一场“价格意向调查”。它是指在首次公开发行 (IPO) 过程中,主承销商(通常是证券公司)为了确定最终的发行价,向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进行预路演、推介和申购意向调查,并根据他们的报价意愿和数量需求来最终确定价格的过程。简单来说,就像一场拍卖会的“预演”,发行人想看看那些“大买家”们到底愿意出多少钱、买多少货,从而找到一个既能成功把股票卖出去,又能尽可能卖个好价钱的“黄金交叉点”。
你可能会觉得“询价”不就是问问价格嘛。其实,它远不止这么简单。主承销商通过这个过程,主要想摸清两件大事:
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主承销商就能绘制出一张“需求曲线图”。通过这张图,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果定价在X元,会有多少股票被认购。他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能够让所有待发行的股票都被充分认购,同时又不会因定价过高导致上市后股价“破发”(跌破发行价)的理想价格。
询价就像一套精心设计的流程,旨在为新股“穿上”一件价格合身的“外衣”。
询价过程主要是机构投资者的“派对”,普通投资者通常无法直接参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和我们无关。从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视角,我们可以从询价中获得宝贵的启示:
总而言之,询价结果是一个有用的市场参考温度计,但绝不是我们投资决策的指挥棒。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会永远把研究公司的基本面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独立的判断去衡量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从而做出更理性和长远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