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認股權證

認股權證 (Warrant),在香港市场常被俗称为“窝轮”,它并非股票,而是一张由上市公司发行的“长期入门券”。这张券赋予持有者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到期日)之前,以一个事先约定好的价格(行权价),购买该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但不是义务。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由公司自己发行的超长期看涨期权。与普通股票不同,它有生命期限,到期就会失效。它的价值紧密跟随其对应股票(即标的资产)的股价波动,像正股的“影子”,但波动性更强,是一种衍生品

什么是认股权证?

想象一下,你最喜欢的乐队要开演唱会,但门票要一年后才公开发售。现在,乐队官方为了回馈粉丝,推出了一种“优先购票凭证”,每张凭证10元,凭它可以在一年内随时用500元的“约定价格”买到一张演唱会门票。 这张“优先购票凭证”就是一张认股权证。

如果后来门票被黄牛炒到1000元,你的凭证就价值连城,因为你可以用500元就买到。但如果演唱会热度不高,门票只卖400元,那这张凭证就没用了,你当初花的10元也就打了水漂。这就是认股权证的基本运作逻辑:它用较小的成本,为你锁定了一个未来买入股票的潜在机会,并自带杠杆效应。

与普通期权的核心区别

虽然认股权证很像期权,但有个关键区别:认股权证由上市公司自己发行。当你行使权利时,公司会增发新股给你。而交易所买卖的普通期权,只是投资者之间的合约,不涉及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这一点对价值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牵涉到“稀释”效应。

认股权证的“价值投资”视角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直接投机认股权证通常不是推荐的做法,因为它的生命有限,且不代表对企业资产的实际所有权。但理解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公司行为和识别潜在机会。

作为一种“甜味剂”

认股权证常常不是单独发行的,而是作为一种“甜味剂”(sweetener)与债券或优先股等其他证券捆绑发行。 比如,一家公司想发行债券融资,但给出的利息可能不够吸引人。于是,公司在发行债券时,会给每位债券购买者附赠一些认股权证。

评估认股权证的价值

认股权证的价值由两部分构成:

  1. 内在价值 (Intrinsic Value): 这是它“实实在在”的价值。计算公式很简单:内在价值 = (正股市场价 - 行权价) x 股份数目。如果正股市场价低于行权价,内在价值就为0。
    • 例如,某权证行权价为20元,正股市价为25元,那么它的内在价值就是 (25 - 20) = 5元。
  2. 时间价值 (Time Value): 这是它包含的“希望”的价值。只要权证还没到期,哪怕它的内在价值是0(即股价低于行权价),它依然有价值。因为在到期前,股价总有上涨超过行权价的可能性。距离到期日越长,这种可能性就越大,时间价值也就越高。随着时间流逝,时间价值会逐渐“蒸发”,这被称为时间衰减

价值投资者的警示

投资启示

对于普通投资者,面对认股权证,我们应牢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