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股價淨值比

股價淨值比 (Price-to-Book Ratio),常被简称为 P/B 或 PBR,是价值投资者工具箱里的一把“老古董”级别的瑞士军刀。它衡量的是一家公司的市價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投资者愿意为公司每一块钱的净资产付多少钱。这个比率就像一个价格标签,告诉我们市场对这家公司的估值是高于还是低于其会计账簿上的净值。如果一家公司的股价是10元,每股淨值是5元,那么它的股價淨值比就是2倍。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一个较低的股價淨值比往往意味着潜在的投资机会,仿佛在折扣店里发现了一件被低估的宝贝。

这个指标是怎么计算的?

股價淨值比的计算公式非常直观: 股價淨值比 = 公司股价 / 每股淨值 这里的“每股淨值”是关键。它代表了如果公司立即倒闭并清算所有资产、偿还所有债务后,每位股东能分到多少钱。其计算方式是: 每股淨值 = 股东权益 / 在外流通股数 我们可以把股东权益(Shareholders' Equity)通俗地理解为公司的“净身家”。它等于公司的总资产 Total Assets减去总负债。 让我们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

如何解读股價淨值比?

解读股價淨值比就像解读一部侦探小说的线索,不同的数值指向不同的可能性:

股價淨值比的投资启示

寻找便宜货的“藏宝图”

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就非常推崇使用股價淨值比。他喜欢寻找那些P/B远低于1的公司,因为这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安全边际。理论上,即使公司破产清算,投资者也能收回比投资成本更多的钱(即公司的清算价值)。因此,低P/B可以作为筛选潜在低估股票的第一道关卡。 但请记住,这只是一张“藏宝图”,而不是宝藏本身。 低P/B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陷阱。

不同行业的“度量衡”不同

股價淨值比并非万能。它在不同行业中的有效性差异很大:

使用股價淨值比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