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经常账户盈余

经常账户盈余 (Current Account Surplus)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通过向外面的世界出售自己生产的商品(比如汽车、手机)、提供服务(比如旅游、金融咨询)、以及从国外的投资中赚取利息和分红,获得了“收入”。同时,它也需要花钱购买国外的商品、服务,并向国外的亲友汇款,这是它的“支出”。当这个国家的总收入大于总支出时,它就实现了经常账户盈余。这笔盈余,就像家庭年度储蓄一样,反映了该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是“净储蓄者”或“净债权人”。经常账户通常由四部分构成: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主要收入(投资收益等)和次要收入(单方面转移,如侨汇)。盈余意味着这个国家通过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易,积累了财富,增强了其对外支付能力。

“经常账户盈余”是怎么来的?

一个国家能存下钱(产生盈余),通常不是偶然的,背后往往有几个关键驱动力。

“经常账户盈余”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问题就像问“一个人拼命存钱是好事还是坏事”一样,答案并非绝对,需要辩证看待。

好的一面

潜在的风险

对价值投资者的启示

理解经常账户盈余,能为我们自上而下地分析投资机会提供一个宏观视角。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你来说,有以下几点启示:

  1. 寻找顺差中的“冠军企业”:一个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往往是由一批极具竞争力的“出口冠军”企业贡献的。作为投资者,你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公司。它们通常拥有强大的品牌、技术或成本优势,构成了宽阔的护城河。投资这些在全球市场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盈利能力的企业,胜算更大。
  2. 关注汇率的“双刃剑”效应:顺差国的货币有长期升值的潜力。如果你是海外投资者,投资该国资产除了能赚取资产本身的增值,还能享受汇率升值带来的额外收益。但反过来,对于该国的出口企业而言,本币升值会削弱其产品价格竞争力,可能影响利润。因此,你需要分析你投资的公司是否有能力应对汇率风险,比如通过技术创新来抵消成本上升,或者拥有强大的品牌定价权
  3. 警惕流动性泛滥催生的“伪成长”:在顺差国,要对因流动性过剩而被“炒”起来的热门板块保持警惕。价值投资者追求的是由企业内生增长驱动的价值,而不是由热钱推动的价格。当市场估值普遍高企时,更要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和安全边际,避免为泡沫买单。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健康(如经常账户盈余)是好事,但这绝不意味着你可以随便买入任何一家该公司国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