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派生诉讼

派生诉讼 (Derivative Lawsuit),又称股东派生诉讼(Shareholder Derivative Suit),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特别是受到公司内部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侵害,而公司本身却怠于或拒绝追究其责任时,具备法定资格的股东以自己的名义,为了公司的利益,代表公司向侵权方提起的诉讼。 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家庭故事:家族企业(公司)被不忠的管家(管理层)偷了钱,但家族的掌门人(董事会)出于种种原因,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时,家里一位有正义感的成员(股东)看不下去了,他便以“为这个家好”的名义,站出来起诉那个管家,要求把偷走的钱还给家族企业。这个诉讼权利不是这位成员固有的,而是从“家族企业”这个主体“派生”出来的,因此得名。

为什么叫“派生”诉讼?

“派生”二字是理解这个概念的钥匙,它精确地描述了诉讼权利的来源。 在法律上,一个诉讼的原告必须是权利受到直接侵害的当事人。当管理层损害公司利益时,直接的受害者是公司法人,而不是某一个股东。因此,提起诉讼的原始权利属于公司。 然而,当本应代表公司行使诉讼权利的管理层或董事会本身就是“被告”或与被告“蛇鼠一窝”时,他们自然不会“自己告自己”。这就形成了一个僵局。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法律赋予了股东一种特殊的权利——代替公司去行使这个本属于公司的诉讼权。 因此,股东的诉讼资格是间接的、替代性的,是从公司的原始诉讼权中派生出来的。与之相对的是“直接诉讼”,比如公司承诺分红却不支付,股东因自身权利受损而直接起诉公司,这就不属于派生诉讼。

派生诉讼:小股东的“核武器”

派生诉讼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救济制度,被誉为保护少数股东权益的“核武器”。它为小股东提供了一个监督和制衡大股东及管理层的强大工具。

谁能发起?

并非所有股东都能随时发起派生诉讼,各国法律都设置了“门槛”以防止诉讼被滥用。通常要求:

告谁?为什么告?

派生诉讼的被告通常是那些辜负了公司信任的人,主要包括:

起诉的理由五花八门,但核心都围绕着对公司不忠或不勤勉,违背了其对公司应尽的信托责任 (Fiduciary Duty)。常见的“罪状”有:

钱归谁?

这是派生诉讼最独特的特点之一:诉讼的最终受益者是公司,而非发起诉讼的股东本人。 如果诉讼成功,法院判决的赔偿金将直接支付给公司的账户,用以弥补公司遭受的损失。发起诉讼的股东虽然不能直接分钱,但可以通过公司净资产的增加和股价的提升而间接受益。当然,为了鼓励股东行使这一权利,法律通常规定,股东因诉讼支出的合理费用(如律师费、调查费)可以由公司承担。这与集体诉讼 (Class Action Lawsuit) 有着本质区别,在集体诉讼中,赔偿金是直接分配给参与诉讼的受害股东群体。

投资启示:当“吹哨人”还是“搭便车”?

对于普通的价值投资者而言,亲自发起一场派生诉讼可能遥远且不切实际,因为它耗时、耗力、成本高昂。但理解这一制度,能为我们带来深刻的投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