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 (Derivative Deposit) 是指由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等信用创造活动而产生的存款。它区别于客户最初存入银行的现金或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存款,后者被称为原始存款。通俗地说,原始存款是银行系统里“真金白银”的“母钱”,而派生存款则是通过银行的信贷业务“生”出来的“子钱”。这个过程是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货币供应量增加的主要渠道。例如,银行收到一笔100元的原始存款后,只需按规定留下一部分作为存款准备金(比如10元),剩下的90元可以放贷出去。这90元贷款又会被借款人存入另一家银行,从而形成一笔新的存款,这笔90元的存款就是派生存款。这个过程可以循环往复,像涟漪一样不断放大最初的资金。

派生存款是怎么“派生”出来的?

理解派生存款的诞生过程,就像看一场有趣的金融魔术。这个魔术的核心道具是银行的“部分准备金制度”,主角则是储户、银行和借款人。 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来揭秘:

  1. 第一步:播下种子 (原始存款)
    • 张三辛苦工作,赚了1000元现金,他把这笔钱存入了A银行。这1000元是银行系统里最开始的“种子资金”,我们称之为原始存款
  2. 第二步:留下“备用粮” (存款准备金)
    • A银行收到这1000元后,并不能把钱全部贷出去。根据中央银行的规定,它必须留下一部分资金以备储户随时提款,这部分资金就是存款准备金。假设存款准备金率是10%,那么A银行需要将100元(1000元 x 10%)锁进自己的“保险柜”(或上缴央行)。
  3. 第三步:发放贷款,创造新钱
    • 现在A银行手里还有900元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这时,需要资金开奶茶店的李四向A银行申请贷款,A银行便将这900元贷给了他。
  4. 第四步:贷款变存款,派生开始
    • 李四拿到900元贷款后,用来支付装修款给了王五。王五收到这900元,不太可能把它藏在床底下,而是会存入他自己的账户所在的B银行。请注意,关键一步发生了! 王五存入B银行的这900元,就是一笔全新的存款。它不是张三最初存入的那笔钱,而是由A银行的贷款行为“派生”出来的。这900元就是第一笔派生存款
  5. 第五步:循环往复,不断派生
    • 故事还没完。B银行收到这900元存款后,同样只需留下10%(即90元)作为准备金,又可以将剩下的810元贷给需要买车的赵六……这个“贷款→存款→再贷款→再存款”的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最初那1000元原始存款所能派生的所有贷款全部贷出为止。

派生存款与货币乘数

这个不断“生钱”的过程,引出了一个核心概念——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也叫存款扩张乘数。它衡量的是,一单位的原始存款,在银行体系中最多能创造出多少倍的总存款(包括原始存款和所有派生存款)。

> 货币乘数 = 1 / 存款准备金率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论最大值。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存在以下情况,实际的货币乘数会小一些:

作为价值投资者,为什么要关心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看似是宏观经济学家的课题,但它对价值投资者而言,是洞察经济和市场走向的实用“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