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权益级

权益级(Equity Tranche),又称“劣后级”,是结构化金融产品中风险最高、但潜在回报也最高的部分。想象一个为了抵御风险而精心搭建的“叠叠乐”结构,权益级就是最底部的那一块积木。当基础资产(比如一批贷款)开始出现违约损失时,权益级会第一个被抽走来弥补亏空,从而保护它上面的其他层级。正因如此,它承担了最大的风险,但作为回报,如果项目最终收益超出预期,权益级投资者将有权分享最大部分的超额利润。它就像是敢死队,要么第一个“牺牲”,要么凯旋时分得最多的战利品。

权益级是如何运作的?

权益级的运作核心在于其“风险缓冲垫”和“利润放大器”的双重角色,这通常体现在一个被称为“瀑布”的现金流分配机制中。

损失吸收的瀑布(自下而上)

在一个结构化产品中,通常会分为好几个层级,典型的结构如下:

当底层的资产池(如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出现损失时,这个损失会像洪水一样从下往上蔓延。

  1. 第一步: 权益级首先被用来吸收损失。如果权益级的总金额是10元,而资产池损失了8元,那么权益级的价值就只剩下2元。
  2. 第二步: 如果损失超过了10元(比如损失了12元),那么权益级的价值将归零,高出的2元损失会进一步侵蚀到上一层的夹层级。
  3. 第三步: 优先级只有在夹层级和权益级都亏光了之后,才会开始承担损失。

收益分配的瀑布(自上而下)

收益的分配顺序则正好相反。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会像瀑布一样从上往下流。

  1. 第一步: 现金流首先用于支付最高层级——优先级的本金和利息。
  2. 第二步: 支付完优先级后,剩余的现金流再用于支付夹层级的本金和利息。
  3. 第三步: 在所有更高级别的投资者都得到足额偿付后,所有剩余的利润都归权益级投资者所有。这部分利润可能非常可观,也是对权益级投资者承担巨大风险的补偿。

权益级与价值投资者的关系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权益级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存在。它似乎与价值投资的核心原则——强调安全边际——背道而驰。 一方面,它是高度危险的陷阱。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是极少数顶尖专家的“黄金坑”。 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如果具备了超凡的分析能力和行业洞察力,并且能够以极大的折扣(例如,市场恐慌时,权益级产品的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买入,那么这笔投资也可能带来惊人的回报。这要求投资者不仅要看懂产品结构,更要能穿透结构,对每一个底层资产进行独立的信用分析。但这已经不是普通投资的范畴,而是金融世界的“奥林匹克竞赛”。

投资启示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权益级这个词条带来的最大启示,恰恰是“不碰”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