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是现代金融学中一个响亮又颇具争议的理论。它描绘了一个“信息无处不在”的理想市场。在这个市场里,所有与资产价格相关的信息——无论是昨天的旧闻、今天的财报还是明天的小道消息——都已瞬间、完全地反映在当前的股票价格中。这意味着,所有股票的价格在任何时候都是“公允”的,既不便宜也不贵。因此,任何投资者想通过分析信息来持续地“战胜市场”并获得超额回报,都如同想抓住自己的影子一样,是徒劳的。在这个假说下,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向就像是抛硬币,遵从一种‘随机漫步’,完全无法预测。
为了让这个理论更接地气,学者们把它分成了三个不同强度的版本,就像是给市场的“效率”评了三个等级。
这是最“弱”的一档。它认为,所有过去的价格和交易量信息都已经体现在了股价里。
这一档更进一步。它认为,所有公开可得的信息,包括公司财报、新闻报道、行业分析、宏观经济数据等,都已迅速反映在股价中。
这是最极端、最理想化的一档。它认为,所有信息——无论是公开的还是私人的(即内幕信息)——都已反映在股价里。
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市场先生’。他把市场想象成一个情绪极不稳定的合伙人。
这位“市场先生”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有效市场的有力反驳。因为他的报价常常不是理性的,而是被贪婪和恐惧所驱动。这门研究市场非理性行为的学科,被称为‘行为金融学’。
有效市场假说假设所有投资者都能理性、同质地解读信息。但现实是,信息不等于洞察力。
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假说呢?
总而言之,有效市场假说是你投资路上必须了解的一张地图,它清晰地标出了“战胜市场”这条路的崎岖与艰难。但它同样也暗示了,只要你能找到地图上未曾标出的、因人性弱点而产生的价值洼地,宝藏依然在等待着理性的寻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