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扣非净利润

扣非净利润(Net Profit Excluding Non-recurring Items),全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听起来像一句绕口令,但你可以把它亲切地理解为一家公司的“核心业务利润”。 在财报里,公司最终赚到的钱被称为净利润。但这个数字里,可能混入了一些“一次性”的收入或支出,比如公司突然卖掉一栋办公楼赚了一大笔,或者收到一笔政府的意外补贴。这些就像是中了彩票,虽然让当期利润很好看,但明年就没了,并不能代表公司靠主营业务持久赚钱的能力。而扣非净利润,就是把这些“偶然”的、不可持续的因素(即非经常性损益)从净利润里“扣”除掉,剩下的就是公司凭真本事、靠主营业务赚来的钱。它就像是剥掉了美颜滤镜,展现出公司最真实的、素颜的盈利能力。

为什么扣非净利润很重要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看懂扣非净利润,就像是获得了一副“X光眼镜”,能够穿透财报的表面,直达公司盈利质量的核心。

还原公司“素颜”的盈利能力

想象一下,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其实在走下坡路,但为了让财报好看,它选择在年底卖掉一块地。这么一来,净利润数字可能非常亮眼,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可能会以为公司经营得非常好。 但如果你去看它的扣非净利润,你会发现这个数字可能相当难看,甚至是负数。这就暴露了真相:公司的主业不振,利润是靠“变卖家产”这种不可持续的方式撑起来的。扣非净利润挤掉了利润中的“水分”,还原了公司持续创造价值的真实能力。

预测未来的“水晶球”

投资的本质是投公司的未来。那么,哪个指标更能预示未来呢?

“非经常性损益”里藏着哪些猫腻

为了更好地理解扣非净利润,我们需要知道到底哪些项目会被“扣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它们是财报里的“一次性演员”:

价值投资者的实战锦囊

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扣非净利润这个工具来辅助我们的价值投资决策呢?

别只看一个数字

一定要将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进行对比。

连续看,不要只看一年

孤立地看任何一年的数据都可能产生误判。聪明的投资者会观察至少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扣非净利润变化趋势。

结合其他指标一起看

扣非净利润不是万能的,它也需要和其他财务指标相互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分析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