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成本平均法

成本平均法 (Dollar-Cost Averaging, DCA),又称“定期定额投资法”,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投资策略。它指的是在固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月或每季度),投入固定的金额去购买某一特定资产,而完全忽略该资产在当时的价格。这种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批买入来“平摊”成本。当资产价格走低时,你固定的钱会买到更多的份额;当价格走高时,则会买到较少的份额。长期坚持下来,你的平均持仓成本往往会低于在市场价格波动期间一次性投入的平均价格,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到底该何时入场”这个世纪难题。

成本平均法是如何运作的?

想象一下你去菜市场买苹果,但你不是个砍价高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的苹果最便宜。于是你决定,不管价格如何,每周都固定花20元买苹果。

一个月下来,你总共花了80元,买到了 5 + 4 + 8 + 2 = 19斤苹果。那么你买苹果的平均成本是多少呢? 平均成本 = 总花费 / 总数量 = 80元 / 19斤 ≈ 4.21元/斤 而这四周的市场平均价格是 (4 + 5 + 2.5 + 10) / 4 = 5.38元/斤。你看,你用一种“傻瓜式”的方法,成功地把自己的购买成本拉低到了市场均价以下。这就是成本平均法的魔力:自动地在价格低时多买,价格高时少买,从而平滑了成本曲线。

优点:为什么值得考虑?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成本平均法就像是投资路上的“自动巡航”系统,它有几个非常吸引人的优点:

缺点与注意事项

当然,成本平均法也并非万无一失的“神丹妙药”,了解其局限性同样重要:

投资启示录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普通人而言,成本平均法是一个强大、务实且充满智慧的工具。它并非追求短期暴利的捷径,而是实现长期财务目标的忠实伙伴。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投资中最困难的部分——“择时”和“情绪控制”——流程化、自动化了。它鼓励我们着眼于长远,像农夫一样定期播种,然后耐心等待收获的季节。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将成本平均法应用于购买优质公司的股票或低成本的指数基金,用于构建退休金、教育基金等长期投资组合,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总而言之,成本平均法不是让你一夜暴富的魔法,而是帮你抵御人性弱点、稳健地走向财富自由的可靠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