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溢价 (Acquisition Premium),指在一次并购活动中,收购方为购买目标公司所支付的、超出其在并购消息宣布前市场公允价值(通常指股价)的那部分金额。简单来说,就像你在二手市场看上了一件绝版珍品,虽然它有个标价,但因为你志在必得,而且认为它未来会更值钱,于是你愿意多花一些钱“插队”买下它,这多付的钱就是“溢价”。支付溢价是收购方为了说服目标公司股东出售股份、获得公司控制权而付出的额外成本,这笔“额外奖励”往往是促成交易的关键。
为什么收购方心甘情愿支付一笔通常不菲的溢价?这背后往往是“1+1>2”的盘算。溢价的合理性主要建立在以下几个预期之上:
计算并购溢价并不复杂,核心是比较收购价格和收购前的市场价格。
“吃货帝国”公司想收购“快乐水”公司。“快乐水”在收购消息传出前的股价是每股20元。经过谈判,“吃货帝国”最终以每股26元的价格进行收购。
那么,本次收购的溢价就是: * **每股溢价:** 26元 - 20元 = 6元 * **并购溢价率:** (6元 / 20元) x 100% = **30%**
这意味着,“吃货帝国”为“快乐水”的每股股票,多支付了30%的“奖励”。
对于目标公司的股东来说,短期内更高的溢价意味着能赚到更多的钱,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对于收购方的股东以及着眼于长期的价值投资者来说,答案是:绝非如此。
过高的溢价可能是一剂毒药,它会带来著名的“赢家的诅咒”,即虽然赢得了竞标,但因为出价过高,最终反而损害了自身价值。
如果你持有的公司将被收购,当然值得高兴。但如果收购方是用自己的股票而非现金来支付(即换股合并),你就需要多长个心眼了。你需要评估收购方股票的价值是否被高估。用一堆“泡沫”换你的“真金白银”,即便溢价率看起来很高,也可能是一笔不划算的交易。
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面对并购溢价,我们应该像侦探一样审慎,而非盲目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