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市销率

市销率(Price-to-Sales Ratio, 简称PSR),又称“价格营收比”,是一个用于评估公司价值的估值指标。它通过比较公司总市值与其营业收入,来衡量市场愿意为公司每一块钱的销售额支付多少价格。简单来说,市销率就是市场给公司的每块钱销售额打的“折扣”或“溢价”。这个指标特别适用于营业收入稳定但净利润波动较大,甚至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例如成长初期的科技公司周期性行业企业,因为它不受利润波动的影响。

如何理解市销率?

市销率是投资者衡量公司估值的工具之一。它反映了公司的销售能力在资本市场上的定价水平。

市销率如何计算?

市销率的计算方式非常简单明了,主要有两种形式:

市销率 = 总市值 / 营业收入

    这里的[[总市值]]是指[[公司]]所有流通股的市场价值总和,而[[营业收入]]通常指的是[[公司]]在过去十二个月(滚动十二个月)的总销售额。
*   **方式二:基于每股价格和每股销售收入**
    市销率 = [[每股价格]] / [[每股销售收入]]
    这里的[[每股价格]]是指[[公司]]当前的股票价格,而[[每股销售收入]]则是[[公司]]总销售额除以[[公司]]总股本得到的每股对应的销售额。

如何运用市销率进行投资分析?

理解市销率的计算方法后,更重要的是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投资分析中:

一般而言,较低的市销率可能表明公司估值相对便宜,或者其销售额被市场低估。但并非市销率越低就越好。例如,一个市销率很低的公司,可能存在销售额虚高、利润率极低甚至持续亏损等问题。

不同行业的市销率水平差异巨大。例如,零售业制造业的市销率通常较低,而软件业互联网行业由于其高毛利率轻资产特性,市销率普遍较高。因此,进行市销率分析时,务必将公司与同一行业内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或与公司自身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市销率的一大局限在于它不考虑公司成本利润。一家公司可能拥有巨大的销售额,但如果其毛利率净利率非常低,甚至长期亏损,那么高额的销售额并不能转化为股东价值。因此,在使用市销率时,价值投资者通常会结合毛利率净利率以及自由现金流等指标,全面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

市销率尤其适用于评估处于高速增长期但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的科技公司,或那些收入稳定但利润波动大的周期性行业企业。对于银行保险金融机构,由于其收入结构的特殊性,市销率通常不适用。

投资启示:价值投资的视角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市销率是一个辅助性的估值指标,它能帮助我们从销售的角度评估公司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