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赚保费 (Earned Premium) 想象一下你订阅了一整年的杂志,并在年初一次性付清了全款。对于杂志社来说,这笔钱并不能在收到时就全部算作当月收入。只有当他们每个月为你寄出一本杂志,履行了服务承诺后,对应那本杂志的订阅费才能算作他们“赚到”的钱。已赚保费就是保险界的这个概念。它是指保险公司在特定会计期间内,因承担了相应时间的保险责任而真正有权确认为收入的那部分保费。它是衡量保险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真实经营收入的核心指标,剔除了尚未提供服务的那部分预收款项。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收到客户缴纳的一年期保费(这笔钱在会计上记为原保费收入)只是故事的开始。这笔钱在法律和会计意义上,并不完全属于保险公司,因为公司还有为客户提供一整年保障的义务。 这份义务,就像一个“债务”。只有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保险公司一寸寸地履行了保障责任,才能逐步地将这笔“预收款”转化为自己的“营业收入”。
因此,已赚保费反映的是权责发生制下的真实收入,它比单纯的保费收款额更能准确地衡量一家保险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的业务规模。
虽然背后的计算可能很复杂,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化的公式来理解其构成: 已赚保费 = 期初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 本期收到的总保费 - 期末还剩下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这个公式就像计算你今年喝了多少瓶库存的饮料一样: 今年喝掉的饮料 = 年初的库存 + 今年新买的 - 年末还剩下的库存 这个公式清晰地告诉我们,已赚保费是保险公司在一个时期内承保风险所获得的、真正意义上的报酬。
一家保险公司报告的“原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可能存在误导性,因为它可能只是在年底突击销售了大量保单。而已赚保费的增长,则更真实地反映了公司核心业务在持续、稳定地扩张。聪明的投资者会关注已赚保费的增长率,而非仅仅是保费收入的增长率。
已赚保费是计算保险公司核心盈利指标——综合成本率 (Combined Ratio) 的分母。 综合成本率 = (赔款支出 + 经营费用) / 已赚保费 这个比率是判断保险公司承保业务是否赚钱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