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简称CBDC),顾名思义,就是由国家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电子版的人民币、美元或欧元。它与我们钱包里的纸币和硬币拥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价值,都是国家的“M0”,也就是最基础的现金。但与纸币不同,它存在于数字世界中,通过手机App或其他电子设备进行交易。它和我们常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里的钱不一样,后者本质上是我们在商业银行存款的“数字映像”,而央行数字货币则是央行直接对我们个人的负债,拥有最高的信用等级,理论上不存在信用风险。
央行数字货币和我们熟悉的“钱”有什么不一样?
把央行数字货币(CBDC)和我们已经熟悉的各种“钱”放在一起比一比,它的形象就立刻清晰了。
和纸币、硬币的区别
最直观的区别就是物理形态。一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一个是存在于数字钱包里的代码。这带来了几个关键差异:
和银行存款、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区别
这是最容易混淆的地方,但区别是本质性的。
债权关系不同: 你在支付宝或银行App里看到的余额,本质上是商业银行欠你的钱,属于商业银行的负债。虽然有
存款保险制度保护,但理论上银行仍有破产的可能。而CBDC是中央银行直接欠你的钱,信用由国家背书,
安全性是最高的。打个比方,银行存款像是你把钱借给了“公司”(商业银行),而CBDC是你直接拥有“国家”发行的钱。
支付与结算的逻辑不同: 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背后是你的钱从A银行账户划转到B银行账户,支付平台在其中扮演了中介。这个过程是“支付和结算分离”的。而使用CBDC支付,是“钱”本身直接从你的数字钱包转移到了对方的数字钱包,实现了“支付即结算”,过程更直接、更高效。
网络依赖不同: 目前的移动支付高度依赖网络。而某些CBDC设计(如中国的DCEP)支持“双离线支付”,即在收付双方都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像刷公交卡一样“碰一碰”就能完成交易。
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区别
虽然都叫“数字货币”,但CBDC和比特币(Bitcoin)等加密货币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对于一个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追涨杀跌的概念炒作是需要警惕的。央行数字货币本身是一种货币,不是一种资产。它的设计目标是价值稳定,而不是价值增长。因此,指望囤积央行数字货币来升值,就像指望囤积一堆百元大钞能致富一样,是不切实际的。
然而,CBDC的推行是一场深刻的金融变革,它会重塑金融生态,从而为聪明的投资者带来真正的机会。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寻找“卖水人”和“修路工”: CBDC的全面铺开,需要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支持。
重新审视银行业: CBDC的出现,可能会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构成长期挑战。投资者需要重新评估银行股的
护城河。那些能够积极拥抱变化,将CBDC融入自身服务体系,并提供增值服务的银行,可能更具投资价值。而中国的“
双层运营体系”(央行-商业银行-公众)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被“脱媒”的风险,但竞争格局的变化仍值得关注。
关注宏观经济影响: CBDC将大大提升央行
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未来,央行调节经济的能力会更强,这会间接影响到
利率、
通货膨胀等核心宏观变量,进而影响所有资产的定价。理解这一宏观背景,是做出明智投资决策的基础。
总而言之,对于价值投资者,央行数字货币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货币本身,而在于它所催生的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我们的目标,是找到那些能在这场变革中为社会创造真正价值,并因此拥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优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