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Base Money),又因其强大的派生能力而被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是整个国家货币供应量的“总开关”和“发动机”。它指的是由中央银行发行、脱离其银行系统而进入社会流通的货币,是整个金融体系中货币创造和信贷扩张的源头活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基础货币是“钱母”,我们日常所见的大部分“钱”(如银行存款)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钱仔”。它主要由两大核心部分构成:社会大众手中持有的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基础货币从哪里来?

想象一下,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就像是货币世界的“唯一源头”。基础货币就是从这个源头直接流出来的“纯净水”,是中央银行的直接负债。它不像我们存在商业银行的存款那样,是经过银行信贷活动派生出来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

“基础”在哪里?两大组成部分

基础货币之所以是“基础”,因为它由两个最根本、最原始的部分构成,它们是后续一切货币扩张的基石。

  1. 1. 流通中的现金(Currency in Circulation):

这部分最好理解,就是你我钱包里的纸币、口袋里的硬币,以及企业保险柜里的备用金等,所有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体系之外流通的实体货币。它也被称为 M0。

  1. 2.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Commercial Bank Reserves):

这是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家底”。它又分为两部分:

点石成金:货币乘数效应

基础货币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的“高能”,即货币乘数效应。它就像一颗种子,在银行体系这片土壤里,能够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这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1. 第一步: 央行投放了100元基础货币,比如小明通过卖出债券获得了这100元。
  2. 第二步: 小明将100元存入A银行。假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10%,A银行必须留下10元(100元 x 10%)存入央行。
  3. 第三步: A银行将剩下的90元贷款给小红。这时,市场的货币总量变成了:小明的100元存款 + 小红手里的90元现金 = 190元。最初的100元基础货币,已经创造出了190元的广义货币。
  4. 第四步: 小红用这90元买了东西,收款方又将这90元存入B银行。B银行留下9元(90元 x 10%)作为准备金,再将81元贷出……

这个链条不断持续下去,最初的100元基础货币,最终可以派生出远超其自身金额的货币供应量(理论上的极限是 100元 / 10% = 1000元)。这个倍数关系就是货币乘数。所以,我们有这个基本公式: 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 基础货币 x 货币乘数

价值投资者的视角:为何要关注这只“货币之母”?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虽然我们聚焦于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但理解基础货币这样的宏观变量,如同在远航前观察天气和水文。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大环境,从而做出更稳健的判断。

预判宏观经济的水温

寻找投资机会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