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被竞争侵蚀 (Erosion of Profits by Competition),指的是在自由市场中,一家公司的高额利润会像磁石一样吸引新的竞争者进入,或者激发已有竞争对手采取更激进的策略。这些竞争行为,如降价、增加营销开支或推出替代品,最终会不可避免地导致行业内所有公司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盈利能力下降。这个概念是价值投资的基石之一,它提醒投资者,一家公司当前的高利润并不意味着未来也能持续,真正可贵的是抵御这种侵蚀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护城河”。
想象一下,你在小区门口开了一家秘制烤串店,因为味道独特,一时间门庭若市,利润高得惊人。这笔“好生意”很快就会被邻里察觉。不出一个月,你的对面就会开起“老王烤串”,旁边又来了“小李烤串”。 为了抢生意,老王可能会打出“全场八折”的招牌,小李则宣称自己的羊肉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直供”。为了保住客源,你可能不得不选择:
无论你如何应对,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你的利润大不如前。这就是利润被竞争侵蚀的生动写照。在商业世界,超高的资本回报率(ROIC)就是那诱人的烤串香味,它会持续不断地吸引着新的“烤串摊主”入场,直到把整个行业的利润拉回到一个平庸的水平。
竞争者用来侵蚀利润的“武器”多种多样,就像一个琳琅满目的武器库。作为投资者,你需要识别这些武器,并判断你关注的公司是否有能力抵挡。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竞争手段。一旦行业内有玩家发起价格战,就意味着一场“肉搏”的开始。竞争者们互相压价,试图通过低价抢占市场份额。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整个行业的利润都被“蒸发”掉了。航空公司和家电行业就常常陷入这种困境。
如果你的产品大获成功但没有壁垒,竞争者会迅速模仿。他们会推出功能相似、外观相近,但价格更低的产品来分一杯羹。更可怕的是,有些竞争者会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出体验更好、功能更强的“升级版”,直接从根本上动摇你的市场地位。
当产品本身难以拉开差距时,战场就转移到了营销和渠道上。大家开始疯狂砸钱投广告、请明星代言、争夺超市货架的黄金位置。这些行为会大幅推高销售和管理费用,即使收入保持增长,利润也可能停滞不前甚至下滑。
既然竞争无处不在,那么伟大的公司是如何保持长期高盈利的呢?答案就是构建一条又深又宽的“护城河”。护城河是企业用来抵御竞争者进攻的持久性结构优势。作为投资者,识别护城河是我们的核心任务。 常见的护城河主要有以下几种:
这包括强大的品牌效应、专利权、特许经营权等。
指用户从一个产品或服务切换到另一个产品或服务时所面临的成本或麻烦。转换成本越高,客户就越“懒得”更换供应商。
当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而显著提升时,网络效应就出现了。这使得领先者强者恒强,后来者极难追赶。
如果一家公司能以比竞争对手低得多的成本生产和销售产品,它就能在价格战中轻松胜出,或者在同等价格下获得更高的利润。这种优势通常来源于规模经济、独特的生产流程或对上游资源的掌控。
理解了利润会被竞争侵蚀,能给我们带来至关重要的投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