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金字塔式加仓 (Inverted Pyramid Averaging Down),是一种在股价下跌过程中进行动态仓位管理的策略。它属于摊低成本 (Averaging Down)的一种,但操作更为激进。其核心思想是:随着投资标的价格的下跌,投资者非但不会恐慌,反而会分批次地用越来越大的资金量进行买入。比如,股价每下跌10%,就买入比上一次多一倍的股数。这样,总持仓的头寸结构就像一个底部宽、顶部尖的倒立金字塔,故此得名。这种策略的运用者,通常是对企业内在价值有坚定信念的价值投资者。
想象一下你在沙滩上堆一个倒过来的金字塔,是不是感觉有点挑战性?在投资中也是如此。这个策略要求投资者逆人性而动,在市场恐慌、价格下跌时,不仅要买,还要越买越多。 一个典型的“倒金字塔”建造过程可能是这样的:
经过这三步,你的持仓结构就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倒金字塔”。大部分仓位都建立在低价区,从而将整体的持仓成本显著拉低。
采用这种看似“危险”的策略,背后是深刻的投资哲学和逻辑支撑。
倒金字塔式加仓是价值投资理念的极致体现。它的驱动力不是价格的下跌,而是价值的凸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倒金字塔策略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利器,用不好则会带来灾难。
最最重要的一点: 此策略绝对不能用于基本面持续恶化、未来前景黯淡的公司。如果你买入的是一个“价值陷阱”,那么这种操作无异于加速奔向深渊。这不叫投资,叫给“坠落的飞刀”徒手当肉垫。
你可以把倒金字塔式加仓想象成一个精明的古董收藏家。 他在市场上看中一个花瓶,知道它至少值10万元(内在价值)。店主开价8万元(第一次买入),他觉得不错,先买一个。过了一阵,市场不景气,类似的另一只花瓶只卖5万元(第二次加仓),他大喜过望,知道这是捡漏,立刻又买了下来。后来,一位急于用钱的藏家愿意以3万元的价格出手同样的花瓶(第三次加仓),这位收藏家毫不犹豫地倾其所有买下。 他的信心不来自于花瓶价格的涨跌,而来自于他对花瓶真实价值的精准判断。这,就是倒金字塔式加仓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