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代持人

代持人 (Nominee),是指接受他人(即“实际出资人”或“隐名股东”)的委托,以自己的名义代为持有股权、房产、证券等资产的个人或机构。从法律形式上看,代持人是登记在册的合法所有者,例如名义上的股东;但从实质上看,他/她仅仅是一个“马甲”,资产的实际控制权、收益权都归属于幕后的实际出资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通常由一纸私下的“代持协议”来约定。这种安排就像商店橱窗里的模特,穿着昂贵的时装,但衣服的真正主人并不是它。

为什么会存在代持人?

代持安排的出现通常源于实际出资人希望绕开某些限制或隐藏自己的“庐山真面目”。

规避身份或资格限制

在某些投资领域,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会对投资者的身份、国籍或数量有特定要求。例如,某些行业限制外资进入,或者规定股东人数不得超过上限。此时,不符合资格的投资者就可能找一个符合条件的“代言人”来替自己持股,从而“绕道”进入。上市前的员工持股计划 (ESOP) 为了管理的便利,也常常将众多员工的股份集中委托给一个员工持股平台来代持。

隐藏真实身份

有时候,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并不想过早暴露自己。比如,一家公司打算在二级市场上悄悄吸纳竞争对手的股票,为未来的并购做准备,此时便可能利用多个代持人账户分批买入,以避免对方察觉。一些知名人士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也可能通过代持方式进行投资。

代持安排的“冰与火之歌”:机遇与风险

代持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巨大的法律和道德风险,对委托方和代持方都是一场考验。

“火”:潜在的便利与机遇

对于实际出资人而言,代持安排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保密性。它使得一些在常规路径下难以实现的投资成为可能,并能有效隐藏其商业意图,在资本博弈中抢占先机。

“冰”:不容忽视的巨大风险

代持协议的有效性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尤其当其目的在于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时,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这对双方都意味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对实际出资人(委托人)而言

对代持人(受托人)而言

价值投资者的透视镜

对于信奉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理念的价值投资者来说,公司的透明度是决策的核心基石之一。

总而言之,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简单往往是最好的。一个股权清晰、治理规范的公司,远比一个笼罩在代持迷雾中的公司更值得信赖。当一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复杂到让你看不懂时,最好的选择或许就是将它放进巴菲特的“太难了”文件夹,然后优雅地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