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 (Private Good),是经济学中用来描述一类商品或服务的概念。简单来说,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那种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买了别人就不能再买同一个了**。想象一下你刚买的那个热气腾腾的烤红薯,你付了钱,老板才把它给你,这就是“[[排他性]]”;你把它吃了,我就没法再吃//这同一个//烤红薯了,这就是“[[竞争性]]”。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私人物品才能在市场上自由交易,形成价格,并成为企业利润的直接来源。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一家公司卖的是什么“物品”,是洞察其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的第一步。 ===== 私人物品的两大“脾气” ===== 私人物品之所以“私人”,是因为它天生带有两个非常鲜明的“脾气”,缺一不可。 ==== 特征一:排他性(不给钱,不给用) ==== **排他性**(Excludability)指的是,商品的提供者可以很轻松地阻止那些没有付费的人来享用它。这是商业能够成立的基础。 * //生活中的例子//:电影院的门票。你必须先买票,才能凭票入场观影。售票员和检票员的存在,就是建立“排他性”的机制,确保只有付费观众才能消费“看电影”这项服务。 * //商业世界//:软件公司卖的激活码、付费会员才能看的高清内容、奢侈品店里价格高昂的手袋,都是利用各种方式(技术、价格、物理屏障)来构建排他性,从而筛选出付费客户。 ==== 特征二:竞争性(你用了,我就没得用) ==== **竞争性**(Rivalry in consumption)又称“抗拥挤性”,指的是,一旦某个人消费了某个商品,其他人就无法同时消费//同一个//商品了。商品的数量是有限的,消费行为会“消耗”掉它。 * //生活中的例子//:航班上的最后一个座位。你买走了,我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飞机起飞,或者等下一班。你对这个座位的消费,直接导致了我无法消费它。 * //商业世界//:一家餐厅的座位、限量款的运动鞋、甚至是理发师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服务,都具有竞争性。这种稀缺性是创造价值和驱动价格的重要因素。 与之相对的是[[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比如国防和路灯,它们既不排他(没法不让某个纳税人享受国防保护),也不竞争(你多看一眼路灯,不影响我借光走路)。 ===== 私人物品与投资有什么关系? ===== 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在销售某种形式的私人物品(或服务)。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关键不在于公司卖的是不是私人物品,而在于它有没有能力把它卖出“高级感”,也就是打造出强大的[[护城河]](Moat)。 ==== 从“私人物品”到“超级私人物品” ==== 同样是私人物品,价值千差万别。一瓶普通矿泉水和一瓶高端品牌的矿泉水,在“排他性”和“竞争性”上并无本质不同,但它们的盈利能力却天差地别。[[价值投资]]的精髓,就是寻找那些能将普通私人物品变成“超级私人物品”的公司。 * **普通私人物品**:比如大路货的螺丝钉、没有品牌的T恤。这类商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厂家几乎没有[[定价权]](Pricing Power),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率]]。 * **超级私人物品**:比如苹果的iPhone、茅台的白酒、爱马仕的铂金包。这些公司通过技术、专利、强大的[[品牌]]效应或独特的文化内涵,为自己的产品赋予了极强的“心理排他性”和“身份竞争性”。消费者愿意为它们的溢价买单,公司因此能享受极高的定价权和利润率。这正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优质资产。 ===== 投资启示录 ===== 作为一名聪明的投资者,我们可以从“私人物品”这个概念中获得以下几点启示: * **聚焦高附加值的私人物品**:在分析一家公司时,要问自己:它卖的仅仅是一个功能性的私人物品,还是一个绑定了品牌、情感或身份的“超级私人物品”?后者通常意味着更宽的护城河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 **警惕“私有”属性被削弱的风险**:科技和商业模式的变迁,可能会削弱某些产品的“私有”属性。例如,曾经需要付费购买的单机软件,在互联网时代可能被免费模式冲击;曾经是独家信息的内容,在社交媒体时代可能迅速扩散。投资者需要警惕这种可能侵蚀公司定价权的变化。 * **分辨不同类型的“物品”**:除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还有一种叫做[[俱乐部物品]](Club Goods)的东西,它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比如有线电视、健身房会员)。理解一家公司的产品属于哪一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其商业模式的优劣和潜在风险。例如,Netflix就是典型的俱乐部物品,它的挑战在于不断提供好内容来维持“排他性”(让用户愿意持续付费),而不是担心“座位不够”(因为内容可以被无限复制观看)。